彩楼数码网将带大家认识dx7440,并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告诉大家,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减轻一些烦恼。
如何确定数码相机的坏点和噪点的评测标准?

关于坏点:坏点是CCD在成像时产生永远发亮或发暗的死点,位置固定,根源是由于CCD当前工艺水平的局限,良品率不高造成。
关于噪点:噪点是CCD在感光的时候随机产生的“噪声”,位置不固定,并且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多。严格意义上的噪点是不可避免会产生的,只不过多数由于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将其忽略,这里我们只讨论肉眼能够看见的“噪点”。
所谓业内公认标准实际上并非是一个成文的统一标准,由于各大厂家为各自利益考虑,仅使用自己的仪器、软件和鉴定标准作为内部标准,对外宣称仅承认用肉眼检查出来的,这种缺乏透明化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一个霸王条款。相对来说,柯达的测试标准和更换标准较其他厂家分别稍微严格和宽松一点。
为了让大多数初级用户对自己DC的CCD坏点和噪点有一个相对客观认识,在参考了多数厂家的内部标准和对实际使用的影响程度后,一款免费软件诞生了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“DeadFixelTest”(直译为:死像素测试?)软件默认设置为:在全黑环境下,亮度小于60流明的像素点为正常,大于60小于250的为噪点,大于250的为坏点,这里的坏点和噪点标准并非是死的,用户也可以自行设置更严格或宽松的坏噪点标准,来达到对干扰CCD成像能力的坏噪点的较全面认识:
1、可以让无专用仪器的普通用户也能了解一款机器CCD的基本情况。
2、准确客观,避免肉眼检查容易看错、看漏,特别是介于40-60流明之间肉眼极限但又对成像有所影响的噪点。
3、定位精确,其坐标定位方式对确定坏点及其有效。
4、方便快捷,几秒钟搞定一幅;肉眼检查一个字:累!
5、免费软件,随便哪个搜索引擎键入“CCD坏点测试"都能出来一堆下载地址,而且其汉化版也很多.
软件测试的局限:
1、软件对坏噪点的界定并不清晰,需要多次拍摄测试才能确定是位置固定的“坏点”还是随机的“噪点”,不过这一点肉眼也更加无能为力。
2、软件对“暗”坏点无法测定,这一点用肉眼观看一张“全白”照片更易找到,不过由于CCD对强光过敏,甚至会造成永久性损坏,建议慎重选择光源。
DeadPixel中文版如何测试数码相机的坏点和噪点
坏点(DeadPixel):数码相机通过成像元件(一般指CCD)上的几百万个感光单元感光成像,如果其中某个感光单元受到损坏或工作不正常,不能成像,就成为一个坏点,它可能永远不亮,也可能始终是亮的,通常永远亮着的情况最多,而不亮的情况非常少,而且坏点一般是不可修复的。
噪点(HotPixel):CCD感光元件存在热稳定性的问题,就是成象的质量和温度有关,如果温度升高,噪音信号过强,会在画面上不应该有的地方形成杂色的斑点,这些点就是所谓的噪点。噪点和CCD制造工艺有关,也和机器的整体素质有关,各个品牌各种型号的相机对噪点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,同一型号的相机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,也有些相机有降噪功能。但噪点问题是现在所有DC都没能完全克服的问题。
坏点的测试比较简单,可以使用两种办法测试:
1、用眼睛看原图:比较直观,但要细心,不然容易漏掉坏点。
2、用软件测。坏点测试使用的软件是DeadPixel,大小为500K左右,不需要安装,解压后直接使用即可。
软件测试坏点和噪点的具体方法:
1、由于噪点的活跃性跟CCD环境温度息息相关,一般在开机拍摄10分钟至30分钟之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,所以最好在此期间拍摄测试照片。
2、关闭日期、显示屏和闪光灯。
3、坏点和噪点跟快门、光圈、ISO等参数有很大关系,为了更有实用性,将参数设置在最常用状态:光圈F2.8、ISO100(高ISO会导致噪点的增多,有的机器在ISO400的条件下拍出的全黑图会星空点点的)、快门从1/60s至1s(甚至更慢)逐级调整拍摄,前提是全手动或至少带有S档(快门优先)的机型,非手动机就只能使用自动档了。
4、测试用的照片是全黑的,普通照片是不能用来做测试的。对于有镜头盖的机器而言,只要盖着镜头盖拍就可以了。如果没有镜头盖,比如DX7440,那么可以在平坦的桌子上放张厚点的纸,将DC镜头向下,镜头扣在纸上拍摄,或者用相机包的里面盖住镜头进行拍摄,每种情况拍两张。须注意的是,一定不能让光线进入到镜头里面,同时也不要太用力,否则容易损坏机器。
5、拍摄完后,把照片导入电脑,打开DeadPixel,点击“Browse”按钮,在弹出窗口的“文件类型”处选择进行测试照片类型(缺省为TIFF文件),在下拉列表中选择JPEG格式,在列出文件中点选所要测试的照片。取默认标准(60,250),按TEST按钮进行测试,很快测试结果就会出现,Hot表示噪点数,Dead表示坏点数。如果1/60s的照片测出的噪点超过10个,或者噪点值较高甚至接近坏点值,那么尽量换一台,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拍摄。在较高的快门(1/60s)时噪点值一般应该为0(如果高快门出现噪点可能是CCD质量有问题)。随着曝光时间延长,噪点会增加。如果测试结果坏点数为零,噪点数在1/60s时为零的可视为“合格”;在1/10s时,噪点数为0的视为“优秀”,小于10个也属“正常”;在1s以下噪点数仍为0的“非常优秀”,小于10个属“良好”。
6、由于软件的局限性,对小于250的“噪点”需要多次拍摄,如果每次坐标一致,可视为“准坏点”,只要不在中心重点位置,对成像影响不大,不必担心。
7、也可以进一步测试快门在1/125s或1/60s的图,把参数调整到1或10,在1/125s下面应该不能有肉眼可以看到的点(一般亮度在20以下的点,肉眼几乎不能看到)为优秀。
一般来说,250流明的亮点在原图上可以明显看出(这也是柯达的更换标准),低于60流明的点,拍摄夜景的时候几乎看不出来。60流明左右的则需要仔细查看,对成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
DeadPixel 1.0汉化版 下载链接:
另外不同像数的标准也一样
如何看出噪点
关于坏点:坏点是CCD在成像时产生永远发亮或发暗的死点,位置固定,根源是由于CCD当前工艺水平的局限,良品率不高造成。
关于噪点:噪点是CCD在感光的时候随机产生的“噪声”,位置不固定,并且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多。严格意义上的噪点是不可避免会产生的,只不过多数由于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将其忽略,这里我们只讨论肉眼能够看见的“噪点”。
所谓业内公认标准实际上并非是一个成文的统一标准,由于各大厂家为各自利益考虑,仅使用自己的仪器、软件和鉴定标准作为内部标准,对外宣称仅承认用肉眼检查出来的,这种缺乏透明化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一个霸王条款。相对来说,柯达的测试标准和更换标准较其他厂家分别稍微严格和宽松一点。
为了让大多数初级用户对自己DC的CCD坏点和噪点有一个相对客观认识,在参考了多数厂家的内部标准和对实际使用的影响程度后,一款免费软件诞生了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“DeadFixelTest”(直译为:死像素测试?)软件默认设置为:在全黑环境下,亮度小于60流明的像素点为正常,大于60小于250的为噪点,大于250的为坏点,这里的坏点和噪点标准并非是死的,用户也可以自行设置更严格或宽松的坏噪点标准,来达到对干扰CCD成像能力的坏噪点的较全面认识:
1、可以让无专用仪器的普通用户也能了解一款机器CCD的基本情况。
2、准确客观,避免肉眼检查容易看错、看漏,特别是介于40-60流明之间肉眼极限但又对成像有所影响的噪点。
3、定位精确,其坐标定位方式对确定坏点及其有效。
4、方便快捷,几秒钟搞定一幅;肉眼检查一个字:累!
5、免费软件,随便哪个搜索引擎键入“CCD坏点测试"都能出来一堆下载地址,而且其汉化版也很多.
软件测试的局限:
1、软件对坏噪点的界定并不清晰,需要多次拍摄测试才能确定是位置固定的“坏点”还是随机的“噪点”,不过这一点肉眼也更加无能为力。
2、软件对“暗”坏点无法测定,这一点用肉眼观看一张“全白”照片更易找到,不过由于CCD对强光过敏,甚至会造成永久性损坏,建议慎重选择光源。
DeadPixel中文版如何测试数码相机的坏点和噪点
坏点(DeadPixel):数码相机通过成像元件(一般指CCD)上的几百万个感光单元感光成像,如果其中某个感光单元受到损坏或工作不正常,不能成像,就成为一个坏点,它可能永远不亮,也可能始终是亮的,通常永远亮着的情况最多,而不亮的情况非常少,而且坏点一般是不可修复的。
噪点(HotPixel):CCD感光元件存在热稳定性的问题,就是成象的质量和温度有关,如果温度升高,噪音信号过强,会在画面上不应该有的地方形成杂色的斑点,这些点就是所谓的噪点。噪点和CCD制造工艺有关,也和机器的整体素质有关,各个品牌各种型号的相机对噪点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,同一型号的相机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,也有些相机有降噪功能。但噪点问题是现在所有DC都没能完全克服的问题。
坏点的测试比较简单,可以使用两种办法测试:
1、用眼睛看原图:比较直观,但要细心,不然容易漏掉坏点。
2、用软件测。坏点测试使用的软件是DeadPixel,大小为500K左右,不需要安装,解压后直接使用即可。
软件测试坏点和噪点的具体方法:
1、由于噪点的活跃性跟CCD环境温度息息相关,一般在开机拍摄10分钟至30分钟之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,所以最好在此期间拍摄测试照片。
2、关闭日期、显示屏和闪光灯。
3、坏点和噪点跟快门、光圈、ISO等参数有很大关系,为了更有实用性,将参数设置在最常用状态:光圈F2.8、ISO100(高ISO会导致噪点的增多,有的机器在ISO400的条件下拍出的全黑图会星空点点的)、快门从1/60s至1s(甚至更慢)逐级调整拍摄,前提是全手动或至少带有S档(快门优先)的机型,非手动机就只能使用自动档了。
4、测试用的照片是全黑的,普通照片是不能用来做测试的。对于有镜头盖的机器而言,只要盖着镜头盖拍就可以了。如果没有镜头盖,比如DX7440,那么可以在平坦的桌子上放张厚点的纸,将DC镜头向下,镜头扣在纸上拍摄,或者用相机包的里面盖住镜头进行拍摄,每种情况拍两张。须注意的是,一定不能让光线进入到镜头里面,同时也不要太用力,否则容易损坏机器。
5、拍摄完后,把照片导入电脑,打开DeadPixel,点击“Browse”按钮,在弹出窗口的“文件类型”处选择进行测试照片类型(缺省为TIFF文件),在下拉列表中选择JPEG格式,在列出文件中点选所要测试的照片。取默认标准(60,250),按TEST按钮进行测试,很快测试结果就会出现,Hot表示噪点数,Dead表示坏点数。如果1/60s的照片测出的噪点超过10个,或者噪点值较高甚至接近坏点值,那么尽量换一台,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拍摄。在较高的快门(1/60s)时噪点值一般应该为0(如果高快门出现噪点可能是CCD质量有问题)。随着曝光时间延长,噪点会增加。如果测试结果坏点数为零,噪点数在1/60s时为零的可视为“合格”;在1/10s时,噪点数为0的视为“优秀”,小于10个也属“正常”;在1s以下噪点数仍为0的“非常优秀”,小于10个属“良好”。
6、由于软件的局限性,对小于250的“噪点”需要多次拍摄,如果每次坐标一致,可视为“准坏点”,只要不在中心重点位置,对成像影响不大,不必担心。
7、也可以进一步测试快门在1/125s或1/60s的图,把参数调整到1或10,在1/125s下面应该不能有肉眼可以看到的点(一般亮度在20以下的点,肉眼几乎不能看到)为优秀。
一般来说,250流明的亮点在原图上可以明显看出(这也是柯达的更换标准),低于60流明的点,拍摄夜景的时候几乎看不出来。60流明左右的则需要仔细查看,对成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
DeadPixel 1.0汉化版 下载链接:
另外不同像数的标准也一样
内行的介绍几款合适的数码相机~
1、机身:
其实机身很重要,尽量选择金属材质,密封好的,可以在小雨或者沙滩使用,防止进沙子和雨水,其中因为沙子损坏数码相机的案例很多,尽量选择镜头不探出的(就是伸缩的),这类镜头,容易损坏,尤其是电机,如果只有伸缩的(民用多为伸缩),就尽量选择伸缩节少的(有的是3节、2节的),很多看起来很酷的相机多为不中用,比如(SONY的机身)。
2、镜头:
数码相机镜头往往比像素和CCD更加重要,尽量选择名牌的,比如佳能、尼康、美能达什么的,变焦控制在3-4倍以内,有些定焦的效果可能更好,因为镜头变焦越大,镜头镜片数量就会更多,尽量数量多,就会影响画值,更可怕的,造成更大的玄光、糟点、丢失暗补细节、以及影响整个变焦范围的画质,最佳的焦段是28-85或35-105,基本就可以满足80%的日常需要,如果选择那些可以使用附加镜的或者带有转接环的更好。
3、CCD
CCD很重要,仅次于镜头,就目前我是用过的感觉比较好的是佳能、美能达、柯达、富士的都算不错,比较差的是SONY(尼康也使用SONYCCD,还有国产的联想垃圾和一些廉价DC一般都使用SONY CCD)
4、电池
电池极其重要,如果遇到好画面而DC没有电是无法忍受的,我非常推荐佳能的Bp511,电力十足,虽然价格昂贵,但是一般都可以拍摄500张左右,尤其在极冷、极热以及潮湿环境,都有可靠体现。AA电池,最好备用一套,鹿皮包裹,防止在冬天丢电,推荐三洋和奥林帕的都非常耐用,SONY的电池,夏天表现还算不错,不过计时不准,冬天丢电极快,几乎无法长时间使用。
5、取景器
最佳的取景器当然是光学单反,但是往往民用相机都不可能使用价格昂贵的单反结构,那么我们就尽量选择,带有功能强大的旁轴取景器,尽量选择,取景器明亮、范围大、清晰度高的,很多人往往都用LCD而不用旁轴这个是错误的,因为抓拍旁轴会比你的LCD更快。
EVF是一种类似的单反的廉价解决办法,但是一般清晰度和反应有限,效果都不好,所以尽量不要选择,比较好的EVF我认为Dimage7hi还算不错。
6、LCD
对于单反来说LCD几乎用处不大(因为单反的光学原理造成,无法用LCD取景,所以单反的LCD只能用于回放),但是对了很多民用来说,LCD可是必备的取景拍摄利器,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尺寸适中(太大耗电,没什么大用,太小,不清楚),最好选择1-1.8英寸之间的,新出的OLED当然更好了,我认为比较不错DC LCD有,佳能G系列,翻转角度和日光使用都没问题,可以一直开着,富士的S602也算不错,NK的稍微差点,柯达的新OLED非常棒,奥林帕斯表现普遍一般,SONY 日光就费了。
推荐数码相机:
半专业:
首选:佳能 G5 :成像细腻,手感操作无可挑剔,最接近专业级别,缺点旁轴取经不好,不过LCD和电力都很棒可以长时间使用LCD。
其次:美能达Dimage7hi : 机身不错,手感和a5一样,单反感觉,64m缓存,连排一流,连续AF适合抓拍,几乎就是专业机了,缺点:EVF和电池都不怎么好。
继续:卡西欧5700:性价比最高,G2的镜头,ISO50 绝对细腻,500百万像素,功能齐全,AV/TV/M/P都有,成像几乎挑不出什么缺点,缺点:样子难看(我感觉还挺好,比717强多了),设置繁琐,不过不到4000的价格,几乎也就不算什么了。
还有:富士S602 :大变焦,镜头说得过去,功能强筋,就是机身是塑料的,最重要的操作极其繁琐。
最后:尼康 Coolpix 5400:28mm广角很不错,功能强大,镜头一流,抗玄光比佳能的好,除了手感和那个SONY的破CDD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缺点了。
家用、旅游:
首选:奥林帕斯u300 :机身一流,金属抗撞击,而且还3极防水,最适合旅游用,成像还算过得去,几乎就是为旅游打造的。
其次:美能达F300:动态AF解决了 初学者对焦不准的问题,像素高,机身小巧,功能齐全。
继续:佳能A70:镜头素质高,功能非常齐全,拥有和半专业一样功能,价格便宜,适合想学摄影,还兼顾旅游和家用的朋友。
还有:宾得 OptioS :机身小巧,镜头素质不错,全自动测光准确,适合女士使用。
最后:柯达 LS633 :最新的OLED,可以长时间使用,拍摄范围1:1,自动化程度高,但是对于质量就要有过多希望,不过还算说得过去的。
慎选机型:
SONY717 :机身很差容易损坏,手感和样子不佳,怎么看都难看,用起来头重脚轻,不容易稳定,快门简直无法忍受,成像色彩简直惨不忍睹,糟点大,整个评价就是垃圾,价格如果在3000左右还可以,如果你看中的是SONY牌子,那么我告诉你,摄影行业SONY啥也不是,出的几乎都是垃圾,卖给不懂摄影的人,U/P/F/V/S系列 都是一样。
奥林帕斯 C系列: 大变焦,但是效果差,无法忍受,没有放抖,手感不佳,滇池不好用,长焦排序几率太大,无法信任手中的相机。
NK 2100/3100 自动化程度过高,拍摄模式化,操作余地不大,效果一般,只能算是玩具。(其他NK系列都算不错,最喜欢NK4500)
松下 DMC-FZ1 基本和奥林帕斯C系列,估计还没有C系列好呢,糟点更大,效果更差。(松下的LC5不错,我个人很推荐)
特别推荐:
柯尼卡Revio KD-500z : 小巧好用,巧思镜头,成像出众,金属跻身坚固耐用,功能齐全,由点测,镜头很棒,朋友有一个,羡慕不已。
理光 Caplio 300G : “工程相机” 防水、防尘、JIS7级防水标准,坚固绝对值的信任,虽然功能一般,但是如此坚固最适合,户外或者艰苦环境下使用,要不是价格吓人,绝对值得拥有。
相机坏点与噪点
关于坏点:坏点是CCD在成像时产生永远发亮或发暗的死点,位置固定,根源是由于CCD当前工艺水平的局限,良品率不高造成。
关于噪点:噪点是CCD在感光的时候随机产生的“噪声”,位置不固定,并且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多。严格意义上的噪点是不可避免会产生的,只不过多数由于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将其忽略,这里我们只讨论肉眼能够看见的“噪点”。
所谓业内公认标准实际上并非是一个成文的统一标准,由于各大厂家为各自利益考虑,仅使用自己的仪器、软件和鉴定标准作为内部标准,对外宣称仅承认用肉眼检查出来的,这种缺乏透明化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一个霸王条款。相对来说,柯达的测试标准和更换标准较其他厂家分别稍微严格和宽松一点。
为了让大多数初级用户对自己DC的CCD坏点和噪点有一个相对客观认识,在参考了多数厂家的内部标准和对实际使用的影响程度后,一款免费软件诞生了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“DeadFixelTest”(直译为:死像素测试?)软件默认设置为:在全黑环境下,亮度小于60流明的像素点为正常,大于60小于250的为噪点,大于250的为坏点,这里的坏点和噪点标准并非是死的,用户也可以自行设置更严格或宽松的坏噪点标准,来达到对干扰CCD成像能力的坏噪点的较全面认识:
1、可以让无专用仪器的普通用户也能了解一款机器CCD的基本情况。
2、准确客观,避免肉眼检查容易看错、看漏,特别是介于40-60流明之间肉眼极限但又对成像有所影响的噪点。
3、定位精确,其坐标定位方式对确定坏点及其有效。
4、方便快捷,几秒钟搞定一幅;肉眼检查一个字:累!
5、免费软件,随便哪个搜索引擎键入“CCD坏点测试"都能出来一堆下载地址,而且其汉化版也很多.
软件测试的局限:
1、软件对坏噪点的界定并不清晰,需要多次拍摄测试才能确定是位置固定的“坏点”还是随机的“噪点”,不过这一点肉眼也更加无能为力。
2、软件对“暗”坏点无法测定,这一点用肉眼观看一张“全白”照片更易找到,不过由于CCD对强光过敏,甚至会造成永久性损坏,建议慎重选择光源。
DeadPixel中文版如何测试数码相机的坏点和噪点
坏点(DeadPixel):数码相机通过成像元件(一般指CCD)上的几百万个感光单元感光成像,如果其中某个感光单元受到损坏或工作不正常,不能成像,就成为一个坏点,它可能永远不亮,也可能始终是亮的,通常永远亮着的情况最多,而不亮的情况非常少,而且坏点一般是不可修复的。
噪点(HotPixel):CCD感光元件存在热稳定性的问题,就是成象的质量和温度有关,如果温度升高,噪音信号过强,会在画面上不应该有的地方形成杂色的斑点,这些点就是所谓的噪点。噪点和CCD制造工艺有关,也和机器的整体素质有关,各个品牌各种型号的相机对噪点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,同一型号的相机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,也有些相机有降噪功能。但噪点问题是现在所有DC都没能完全克服的问题。
坏点的测试比较简单,可以使用两种办法测试:
1、用眼睛看原图:比较直观,但要细心,不然容易漏掉坏点。
2、用软件测。坏点测试使用的软件是DeadPixel,大小为500K左右,不需要安装,解压后直接使用即可。
软件测试坏点和噪点的具体方法:
1、由于噪点的活跃性跟CCD环境温度息息相关,一般在开机拍摄10分钟至30分钟之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,所以最好在此期间拍摄测试照片。
2、关闭日期、显示屏和闪光灯。
3、坏点和噪点跟快门、光圈、ISO等参数有很大关系,为了更有实用性,将参数设置在最常用状态:光圈F2.8、ISO100(高ISO会导致噪点的增多,有的机器在ISO400的条件下拍出的全黑图会星空点点的)、快门从1/60s至1s(甚至更慢)逐级调整拍摄,前提是全手动或至少带有S档(快门优先)的机型,非手动机就只能使用自动档了。
4、测试用的照片是全黑的,普通照片是不能用来做测试的。对于有镜头盖的机器而言,只要盖着镜头盖拍就可以了。如果没有镜头盖,比如DX7440,那么可以在平坦的桌子上放张厚点的纸,将DC镜头向下,镜头扣在纸上拍摄,或者用相机包的里面盖住镜头进行拍摄,每种情况拍两张。须注意的是,一定不能让光线进入到镜头里面,同时也不要太用力,否则容易损坏机器。
5、拍摄完后,把照片导入电脑,打开DeadPixel,点击“Browse”按钮,在弹出窗口的“文件类型”处选择进行测试照片类型(缺省为TIFF文件),在下拉列表中选择JPEG格式,在列出文件中点选所要测试的照片。取默认标准(60,250),按TEST按钮进行测试,很快测试结果就会出现,Hot表示噪点数,Dead表示坏点数。如果1/60s的照片测出的噪点超过10个,或者噪点值较高甚至接近坏点值,那么尽量换一台,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拍摄。在较高的快门(1/60s)时噪点值一般应该为0(如果高快门出现噪点可能是CCD质量有问题)。随着曝光时间延长,噪点会增加。如果测试结果坏点数为零,噪点数在1/60s时为零的可视为“合格”;在1/10s时,噪点数为0的视为“优秀”,小于10个也属“正常”;在1s以下噪点数仍为0的“非常优秀”,小于10个属“良好”。
6、由于软件的局限性,对小于250的“噪点”需要多次拍摄,如果每次坐标一致,可视为“准坏点”,只要不在中心重点位置,对成像影响不大,不必担心。
7、也可以进一步测试快门在1/125s或1/60s的图,把参数调整到1或10,在1/125s下面应该不能有肉眼可以看到的点(一般亮度在20以下的点,肉眼几乎不能看到)为优秀。
一般来说,250流明的亮点在原图上可以明显看出(这也是柯达的更换标准),低于60流明的点,拍摄夜景的时候几乎看不出来。60流明左右的则需要仔细查看,对成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
DeadPixel 1.0汉化版 下载链接:
另外不同像数的标准也一样